施瓦本往事

1.名画里的童话城

那年我正在为去哪里犹豫不决,无论慕尼黑、亚琛还是海德堡都是不错的选择,忽然收到图宾根大学医学院面试的邀请函。早就听说图宾根是一个美丽的小城,连德国人都说那儿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于是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南行的火车。到达图宾根后离面试的时间还早,我就先到城里转了转。没想到这一转就迷上了那儿,并马上决定就要留到那儿了。

战争摧毁了很多人类的文明,二战更是将德国很多城市变成废墟,图宾根却非常庆幸的躲过了这一劫。走在图宾根老城原汁原味的石板路上,看那些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彩色木房子静静的站在城中,气势非凡的营造出一条条美丽而宁静的小巷;一条小河悄悄的流淌过城中的每一条小街,风格各异却布置得艺术而有个性的小店精致的散落在小巷中,怪不得图宾根被称为“画中的城市”。感于其他游客们气定神闲的模样,我也在广场上坐下来喝杯咖啡,忽然间感觉象是到了中世纪的欧洲。

同为著名大学城,图宾根比起海德堡来要低调得多,是一种自得其乐的安逸和休闲。来图宾根的多是欧洲游客,他们静静的来又悄悄的离去,没有格外的喧嚣也不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内卡河从城市边缘迤逦流过,河中小岛上著名画家丢勒(Albrecht Duerer)画中的林荫道上,三三两两的人们自在的晃荡着,岸边的人三五成群悠闲的坐着或躺着晒太阳;河边亮丽的鹅黄色小屋,那个著名的三剑客哲学家黑格尔(Hegel) 、谢林(马克思思想三来源之一)和诗人荷尔德林(Hölderlin)曾经共居一室的宿舍门外静静停泊着一排排大木船;河中间偶尔划过一条条小船,那和谐美丽的景象让人简直以为是到了世外的度假村。

除了美丽惊人的市容,图宾根的历史也惊人的名人倍出:除了上面所说的著名的三剑客,还有天文学家开普勒、老年痴呆症的发现者阿尔茨海默医生、童话作家豪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著名文学家席勒等。图宾根马普所的博士或教授拿到诺贝尔奖的也不少,目前仍然健在的有Wieschaus 和Nüsslein-Volhard 两位教授。德国总统克勒、中国前外长乔冠华、 生物学家贝时璋都曾是图宾根大学的学生,现任教皇约瑟夫•拉青格十六世也曾是图宾根大学的神学教授。慕名前往拜访图宾根的名人就更多了,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前任联合国理事长安南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身影。能在这样一个历史辉煌的城市求学,对年轻的我来说是多么的一种荣幸。

而对于喜欢享受生活的人,图宾根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选择。小城本身就风景如画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著名的霍亨佐伦城堡(Burg Hohenzollen)、南德重要的纺织中心Reutlingen和疗养城Bebenhausen都是近邻,世界闻名的名牌服装城Metzingen也相距不远。到了周末就更美妙了,城里经常会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有时是来自法国、意大利或者西班牙的美食展,有时是来自南德各地的艺术展,有时是人们开着自己珍藏多年的老车名车来展览,有时却是倾城轰动而搞笑的玩具鸭子游泳赛(Enterennen),或者还可能是疯狂的环城跑步(Stadtlauf)。我喜欢看来自巴西的热烈的拉丁歌舞,或者全德国的国际标准交际舞比赛,其实光是本市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聚会和歌舞表演也都让我欢欣鼓舞。实在再没什么了还有跳蚤市场,那里有标新立异的艺术家出售自己的最新作品,有梦想成名的音乐家演奏自己的音乐,还有人打扮成流浪的吉普赛人来搞笑逗乐。而最让我留恋的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赛"(stocherkahnrennen),即大学生划船赛。

“龙舟赛"开始的当天,全城的人都早早的倾巢出动,将内卡桥堵得水泄不通。学校各个院系都派出最强壮的人马严阵以待:划船的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一边拼命往前冲,一边努力阻挡其它的“龙舟"不让其前行,狭窄的内卡河道里挤满了长长的龙舟。你挤我推的时候经常有人哗然落入水中,努力爬上船又开始全力奋战;河边两岸和桥上呐喊助威的人都扯破了嗓子在叫,口哨声、锅碗瓢盆敲打声还有喇叭声不绝于耳,那热闹的场景在德国是绝无仅有的,情形和中国南方的“龙舟赛"有得一拼。

虽然地处德国人口最老化的巴孚州,图宾根却是德国所有城市中人口年龄层最年最年轻的。城市就是大学,大学就是城市,二者完全互溶不可分开,就连城里的居民们不是大学里的学生、教授、工作人员就是与大学有着种种关系的人们,真是当之无愧的大学城。整个城市朝气蓬勃,到处都是年轻的外国面孔,连空气中都浮动着跳跃的气氛。


2.爱你没商量的地方

青春的岁月象条河, 河水带着热情、好奇、渴望、豪迈和朝气,勇往直前的流啊流到国外,河水里就开始充斥着孤独、寂寞、迷茫和无助。在国外的中国人多觉得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归属感,有的却是游子吟、思乡曲和叶落想归根的惆怅;可这种感觉在图宾根我几乎没有,相反却是恍若回家的感觉。

第一次到图宾根面试结束后无聊的等长途车。迎面走来一位金发帅哥,开口就用中文问我是否中国人。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我模棱两可的点了点头,就看见帅哥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起来。原来他学的是中文专业,又去中国实习过,回到德国后正想找人练中文呢。热火朝天的聊了一会,我的长途车来了,帅哥一见马上阻拦,开口表示愿意送我回斯图,我也当然乐得坐顺风车了。

来到图宾根后,满眼见到的都是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德国人反而成了相对的少数民族, 黑头发黑眼睛的我就不怎么另类显眼了。平时在德国见到亚洲美少女伴德国白发糟老头子的情形常恨得我牙齿痒痒,而在图宾根里却经常遇上一对对般配的俊男靓女,不仅常见到亚洲美眉幸福的跨着外国哥哥,也有不少亚洲哥哥雄赳赳气昂昂的牵着金发美眉。我在图宾根先后认识了将近二十对“中外对”,现在大家都已走入婚姻殿堂并生根开花养育下一代了;而当时在图宾根的中国人加上台湾人也不过两百人而已。更为称奇的是不少男博士们牵家带口的来到图宾根深造,妻子们往往从陪读夫人开始,慢慢的一个个陪读成了女硕士、女博士, 不仅红袖添香而且巾国不让须眉。

图宾根的中国人不算多,但大多是潜心学习的莘莘学子,因而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友好。大家如果偶尔遇上了,不管认识不认识,对有着同样亚洲面孔的对方一定会友好的打个招呼。由于有中文系的原因,走在街上经常能听见外国学生练习说中文。我因此也有过不少语言交换伙伴,法国、英国、西班牙的都有,后来还有一位63岁的德国老太太做过我的语言伙伴。老太太白天在古董店工作,晚上回来后就埋头学中文,家里门窗、地板和家具上都写满了中文单词。她热情十足的学中文,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能够读写中文并与人对话。而我另一位语言伙伴是德国驻中国某任大使的女儿。她在中国生中国长,如果不时那金发碧眼的模样提醒我她的德国血统,她那纯正的中国话和纯粹的中国打扮还有中国式为人都让我以为在和闺密对话呢。

中文系的学生里德国人居多。他们不仅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庆祝中国的节日,而且活学活用的将中国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图宾根大学里的体育设备很不错,一周一次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是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中文系学生和德国各个俱乐部的高手活跃的地方,我荒废了多年的乒乓球竟然在这儿又开始大显身手,很多中国学生也因此在学习之外炼成了运动健将。

而我最喜欢去的是形形色色的酒吧和餐厅。老城里有几个酒吧曾经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相聚的地点,柔和的灯光下大家聚在一块,没有一般酒巴的暧昧和调情,而是用中文、德语、英语交流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每逢周一有免费的卡拉OK。记得有一位高个子的中文系德国男生很惹眼,中国学生都想询问他的身高。他操着带德国口音的中文说:“我叫马蒂尔斯。早上身高1米98,晚上身高1米89。”然后他就努力的唱中文卡拉OK,那声嘶力竭的样子经常把我们笑得眼泪横飞、肚皮发痛,感觉恍然间象是回到了中国,一周学习下来的压力就此得到释放。

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节晚会就更热闹,不仅有中国人的舞狮舞龙歌舞表演,还有德国学生的幽默和魔术表演。晚会的开场往往是中国武馆的功夫和舞狮表演,武馆年轻英俊的总教练一个亮相,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德国弟子们就生龙活虎的翻将出来,使出全身解数展示中国功夫,发扬中国文化。他们精彩的演出不仅将气氛演练得热烈浓厚,还常常将观众席里的中国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让游子的心感到回家的亲切。

中文系的学生们大多带着爱和热情学中文。有一年系里有位年轻的德国女子选择了去中国做一年的志愿老师,去中国靠近外蒙古国境线上最贫穷荒凉的农村做英语老师。她被那些农村孩子们的纯朴与好学所感动,用爱心和那些穷困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还用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去救济那些孩子。暑假里她背着背包,坐着硬坐火车啃着方便面去看秦皇兵马俑和爬泰山,然后又走过敦煌和丝绸之路,用相机记录着中国生活的点点滴滴,再把它们做带回到德国向我们展示真实的中国。更可贵的是她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现在有更多的学生沿着她的脚印前往中国农村做志愿老师。他们无私奉献的行为让我感动得无以复加,只想对中文系大声的说:爱你爱到没商量!


3.吝啬即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在施瓦本区(Schwabenland)居住着一群特殊的人---施瓦本人。这是一群口音特殊、却以勤俭节约甚至小气而著称的人群,连德国人说起来他们来口气都是酸溜溜的。施瓦本人的节约精神在日常饮食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地著名的食品施瓦本方饺子(Maultaschen,一种象中国饺子的面食)的起源,就是人们将上餐吃剩下的食物包在面皮里接着吃,反正表面新鲜漂亮,至于里面怎么样,不吃是不知道的,哪怕是招待客人也不怕丢了面子。德国著名的建筑厂家OBI曾一度以施瓦本精神为蓝本打出广告“Geiz ist geil"(吝啬即美德)。

在图宾根也住着这样一群施瓦本人。他们生活优越却仍然坚持着勤俭的原则,并努力向其他人展示他们的小气生活原则而且不怕怡笑大方。

有次我租了一套面积相对比较大的公寓房。房东老头见我一个人住,就对我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教导:为响应政府的节能号召,公寓里安装的都是超低瓦的节能灯,不过没事的话还是不要太早将灯打开;年轻人呢要多多锻炼身体,德国的热水很费钱,所以最好天天洗冷水澡---如果可能的话就全年坚持吧;公寓的保暖效果很好,没事的话就不要为了追求情调打开落地门窗,这样一来整个冬天就用不着开暖气了(为了向我证明他所言非虚,老头子还拿出一张纸,上面详细的记录着冬天里每天日夜的气温,整一个详细精确的科研报告)。老头子还在婆婆妈妈的对我游说着,我早已经啼笑皆非。尽管我一再声明所有的费用都由我来支出,老头子还是一付良药苦口的样子劝我不要太浪费。

不过除了吝啬,施瓦本人其实还是挺可爱的。比如上面所说的施瓦本方饺子在教会的统治其间就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些聪明的厨娘们偷偷的将肉藏在面皮里面,不动声色的化解了斋戒其间饮食上严格的清规戒律。施瓦本人的吝啬精神也非常可贵,正是因为他们的勤俭持家让整个施瓦本区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德国最美丽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并有赶超老牌巴扬州的趋势。而生活中的施瓦本人也非常有人情味,不仅辛辛苦苦的将自己的家园建立得整整有条、美丽动人,而且邻里之间礼尚往来,毫不含糊。

刚开始到斯图加特读书的时候,系里来了那位牛津毕业的女博士后的孩子。我本来就喜欢小孩子,见他十分乖巧又没事可做,就顺手把摆在自己桌上的玩具熊送给了他。对此我并没有什么想法,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女博后一家的邀请,去她家品尝了她自己烤的蛋糕,又随他们去森林漫步,然后还吃了一顿丰富的晚餐,让我感到他们真心实意的热情和谢意。

那时候的我还不怎么熟悉德国的情况,有一位单身的博士老太太就自愿成为我在德国的“家庭”,除了对我在德国的生活学习负有一定的指导责任外,还向我展示德国美好的一切。那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每次和我见面都会做上美味的蛋糕,沏上不同口味的美茶。 她热情的向我展示如何做德国菜,或者带我去森林里漫步。老太太的友好让我非常感动,却不知道该如何报答她。

后来我在图宾根的一位房东老太太是一位拥有博士头衔的慈祥女人。她家世代住在图宾根,房子里全是老祖宗们留下的脚印以及他们从世界各地弄过来的收藏品。老太太非常欣赏中国人的礼貌和善良,因而也对中国人格外友好。不像很多德国人因为害怕油烟不肯将房子租给中国人,老太太不仅将自己家的房子主要出租给中国人,还经常便宜的将房子租给中国人。在那栋出名的小洋房里,我常遇上来自中国各地的博士和名教授们。有一对中国夫妇更是幸运的得到老太太的特殊厚爱---不仅他们全家居住在里面却只需要付一个人的房价,而且每天晚上只要他们家的小姑娘愿意,老太太就免费教小姑娘学德语和吹笛子。几年后不仅小姑娘的德语说得倍儿漂亮,笛子吹得也不错,更让小姑娘开心的是她还找到了一个知心朋友加大姐姐,如果她有什么不愿意对父母诉说的小心事就尽管对老太太尽情倾诉。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次去银行取钱,估计我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实验,钱取了出来却没有放入钱包,而是被我留在了取款机上。等我坐公交车回到了寝室才发现不对,又心急火燎的怀着万分之一的希望坐车回银行。冬天的傍晚寒气逼人,地处闹事的银行门前冷冷清清,只有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头子站在风中等人。我仔细的在取款机面前看来看去,心里全是难过和后悔。老头子走过来问我:“你在找什么呢?”我伤心的告诉他我在找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他又问我是多少钱。我奇怪他怎么那么爱管闲事呢,不过还是告诉了他。老头子忽然间满面笑容,高兴的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给,这里是你的钱。”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原来他也来取款,看见我留在取款机上的钱,就站在那里等我返回来。握住他冰冷的手,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坐公交往返怎么都有三四十分钟,他就一直站在风中等。这么个不起眼的老头子,平时也许会为了省钱去便宜店买东西,可当几百欧远就这么摆在他面前时,他却选择了物归原主。爱惜钱财却绝不贪财尤其是不贪不义之财,施瓦本人的吝啬节俭原来只是珍重劳动所得珍重自然界的赐予,这让我是多么的为之敬佩。


离开施瓦本的时候,隔壁邻居的女学生送给我一盆她妈妈栽培的仙人掌。现在那盆仙人掌已经长成了仙人树还分成了很多盆,而且年年开花不断,时不时在提醒我曾经的经历:吝啬如刺却美丽如花的施瓦本精神。



 






(2012-01-11 16:23:25)

哈~喜欢那种吝啬!日本人不仅对金钱吝啬,对空间时间也很吝啬。。。。。不喜欢那种占用别人时间的人,平时走路开车该走哪儿就是哪儿,不能乱!我买房子时我教授给了我一张表,是他测定的他家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的温度分布,告诉我他家人一般在哪个地方吃饭看电视,在哪个地方睡觉,是他安排的最节能布局。。。。。让我参考。。。。。。。

henrysong (2012-02-04 05:04:03)

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生活的温馨。

要是再配上一些照片,该多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