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是人。人是什么?有说是上帝造的,有说是猿猴变的。……不能扯太远,还是来说“我”。我是爱的结晶,我是实时、实空……《海外文轩》曾有一篇论文谈及“本我、他我与自我”今又是我之论的言语,断断续续想了好长时间……)
如是我听说
但见不问还清楚,一问却茫然。有关于“我”,试图抛开了虚时、虚空的思路设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验明正身:(1)天怎么看“我”,即“本我”;(2)别人怎么看“我”,即“他我”;(3)自己怎么看“我”,即“自我”。“本我”乃天真之本性,常是佛家修行的一种标的。“他我”是人类共通、能够普遍交流的心地。“自我”是区别于他人的特别的情怀。
这样说话也太直白了。应该讲:我们从过去走来、向未来走去,话题已经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故此,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它当然也是“我”的文化底蕴,也是作为人的标准:
(1)“天”是自然的本基,“道”是精神的信仰,“德”是魅力的展现,“理”是行为的准则。
(2)“天性”行键,德施以空间、时间、光线;“地性”势坤,德化以承载、生长、包容;“人性”能动,德义以有情、有爱、有知。“本我”的根据在于天性,“他我”的根据在于地(方、域)性,“自我”的根据在于人性,人性的发挥必然产生个性。
(3)从本我出发,引申出了“天德”;从他我出发,引申出了“道德”;从自我出发,引申出了“品德”。根据中国人遇事讲理的逻辑思维习惯,本我归结为“天”与“天理”,他我归结为“道”与“道理”,自我归结为“情”与“情理”。
(4)“情理”法乎道,“道理”法乎天,“天理”本然。
此外,还有天道、人道等概念,想当然与天性、人性差不了多少。或许我们还应该申明:这些概念的表述是本人杜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孔子说“天”:天德威武,天理为本然之性,天地之奥秘和秩序。天理不可加以证明,也不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老子说“道”:道是自然生成及其发展的客观存在性(道法自然)。道德是人与人之间最为能够普遍接受的精神信仰。道理反映事物发展的运动定律。曹霑说“情”:情是对事物的无私关心和牵挂(义薄云天),情理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心之感应,人之主观能动性。
观察一个人常以“品德”加以鉴赏(不过有时会加上一些天德、道德条文)。其实,“品”即味道(品味)、即感染力;“德”的会意是人与人交往处以“直心”。品德就是重人性、讲情理。为人不做弯弯绕,办事不做绕弯弯,不装葱(聪)、不装蒜(傻),我看就很有味道、很有感染力。
有人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于是便有人说“70亿人,70忆个梦想”。可也是,如果70亿人只有一个梦想,那恐怕这个梦想也早就被撕碎了。编织单一的梦想终成泡影,这是人的个性使然,人人都需要自我。人人都想要自己的一份天、一份地、一份心。无怪乎人类学家紧急呼吁:“爱自己的孩子吧,让他能够自己。不要强制被文艺,不要强制被体育,不要强制被统一。要相信:孩子能够思想自己的问题,孩子能够观察周围的环境,孩子从小就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然而,但凡“自我”都有两面性:有光明、有昏暗,有完美、有缺憾,但求小私不犯众、小错不违纪。
人普遍都有自尊、自信,然而苦恼也是真。为什么?是在处事和处人当中出现了矛盾。这说明自我与他我有时候会发生冲突,所以自我需要随时修正。如何知道他我的存在呢?原来你怎么看别人,那么就是别人怎么看你:你看别人的好,别人也看你的好;你看别人的坏,别人也看你的坏。这是人有共通情感,这是人类不同人种、不同地域能够普遍交流的前提。试图与人交往的“我”是“他我”。想想看:自由的空间让我享受自己;规则的时间让我感觉秩序;明亮的光线让我欣赏美丽;爱的情怀让我产生热情;平等的观念让我创造文明。文明是我的血脉,文明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天地无私,故看我无私,这就是佛,就是“本来的我”。佛者,否也;佛者,福也;佛者,觉也。心净是空,心净是佛,心佛是佛。佛在我心,我心是佛。佛是超凡脱俗,佛是离苦得乐,佛是破迷开悟。佛看自我是水面起波、镜面蒙尘;佛看他我仍是苦、仍是迷、仍是俗。我非常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然而所有人全善却是一种熵低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序总是向无序发展的。回复是可能的,但务必要假以能量、假以时日。故此,人类智者呼吁:“让孩子们能够感受生命的至爱、至善、至美、至真,并伴随一起成长,那么孩子的一生将受益无穷。”
善者,天之道也;善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自然,自然而然;人之道,自为,好自为之。人性本善是本我的尺度,一心向善是人我的尺度,与人为善是自我的尺度。自我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他我意识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本我意识是做事、做人的最高标准。
有关于“我”的话题,是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是一个没有连续线索的思考话题。本文从三个层面说开来,是为了避免虚时、虚空的实验研究,避免说不清、道不明的理论探索。本文的讨论,仅求明朗以及可操作性:活灵活现的是“自我”(个性),社会的共同情感是“他我”(人性),进一步抽象而达到纯真的是“本我”(天性)。显而易见,“自我”是建立在评价别人和反省自己的基础上,“他我”是地域之间、人我之间磨合、切磋的结果,“本我”是在受到教育和影响下发生的。
在这里,我们不同于其它的教育类文章,不提贵贱、雅俗、优劣,而是觉得,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这三个层面,那还真的是难能可贵。放开自我,勇者林立;活跃他我,智者纷纭;重视本我,贤者如雨后春笋。当然,我最担心的还是人格分裂,即要掌握好作为人的角色、作为人的身份。
我若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意作抛砖引玉的文字,当不可求稳、不可求准,只代表我曾用这样的视角想过这个话题,望请《文轩》网友不吝斧正。
〖余兴〗
“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南朝·梁·江淹《知己赋》)
“阳光普天暖民心,雨露滋润花逢春。性情有欲当为爱,道义无利应求生。自尊如山峰耸立,自信似水舟随行。品质优秀真君子,品格高贵好主人。”(选自《情意集·咏品德》)
(Thursday,June 07,2012 Cupertino,CA)
抱峰 (2012-06-07 22:13:46) |
很好的文字,拜读。很初步。不静下心来不能作出评判。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6-07 23:32:28) |
我写东西是随性的,也可能有人觉得有用?问好抱峰! |
天地一弘 (2012-06-08 02:56:01) |
善也,天之道也!人性本应善良,这是自我的基础。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6-22 21:53:29) |
我被阻挡于门外多日,谢谢天地一弘随时的关注!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7-05 15:42:04) |
原来此话题在网上已经炒得火热了,我孤陋寡闻。应该先看看他们的,也免得我搜肠刮肚想了好长时间。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7-05 15:59:39) |
善者,天之道也;善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自然,自然而然;人之道,自为,好自为之。人性本善是本我的尺度,一心向善是人我的尺度,与人为善是自我的尺度。 我这样归纳,不知对也不对?我说话很自我的,但我也喜欢听不同。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9-14 16:08:13) |
人生产下来就可爱,可爱就是善;人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潜意识,潜意识就是本能。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9-14 16:35:43) |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把20个硬币全部正面朝上放在簸箕里(性本善),颠簸一次,有的硬币会翻转。再颠簸一次,又会产生翻转。总之,每一次的颠簸,必有不同硬币的不同翻转。记下每一次颠簸结果,正反趋平结果逐渐最多(习相远)。重新出现20个正面是可能的,然而却是一种低熵状况。从高熵向低熵发展是可能的,但要假以时日、哺以能量。这也就是宗教的力量。---我的这样一段文字,不知是否能回答部分网友的疑问。谢谢向我提问的人!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9-14 17:49:57) |
物质必具有能量,能量不可数;生物必具有本能,本能不可思议。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9-14 17:52:18) |
按照 弗洛伊德 的陈述:本我,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追求愉悦,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9-15 15:56:38) |
网友告诉我:精神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该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