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秋·重阳】
(一)
一场秋雨送秋爽,一缕秋香润秋江;
一阵秋风还秋雁,一望秋田正秋忙。
(二)
秋风扬魅息北塞,秋雁催魂启南窗;
秋园共享风光浴,秋翁呈瑞精神爽。
(三)
秋老雄文戏苍茫,书郎艳曲起仓皇;
将得故国租皓月,敢有他乡借庭霜。
(四)
房前茱萸叶满槛,屋后菊花酒盈缸;
青龙似我长房剑,终古舒眉重阳节。
(注:相传东汉时期,有汝河瘟魔作恶。汝南县书郎桓景为斩瘟魔替父老乡亲除害,上东南山寻访秋老费长房学艺,求得青龙剑一把,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当来年九月初九,瘟魔将出,桓景让父老各带茱萸叶,酌一口菊花酒登山,己持剑在家等候。瘟魔到,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冲鼻,茱萸刺肺,不敢近前。回身向村里走去,不免发生一场决斗。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逼去,穿心透肺将瘟魔刺倒在地。汝河两岸百姓,从此不再瘟魔侵害。人们便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一直传到今天。从那时起,人们过起重阳节,并有了重九登高的习俗。时至今日,又演变为中国的敬老节。另:九为最大的阳数,九、九为最大的重阳数,乃天数,天灭瘟魔也。)
雨林 (2013-10-12 01:04:04) |
刚才去查了日历,今年的重阳节在后天,是周末啊。 圆老是否计划与家人去登高?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10-13 01:31:00) |
写文当然会提前一点,否则不是马后炮了吗!谢谢关注啊!谢谢! |
追梦 (2013-10-13 03:43:47) |
圆老您好,几首都很喜欢。我今年重阳的秋赋得做马后炮了:没写出来!呵呵。 |
夕林 (2013-10-14 20:12:57) |
重阳四首,喜欢。节日好!!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10-15 00:28:25) |
好久没碰头,两眼满泪流!祝好! |
岩子 (2013-10-15 10:24:25) |
写得讲究。拜读、学习了。祝福圆老,秋天美好!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10-15 16:56:34) |
你的文章诗词我正在学习,到时请教啊。谢谢!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10-15 17:00:20)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03:24) |
【近体诗】 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等),也叫近体诗。是唐人创立的一种诗歌形式。有平仄、字数和句数、押韵以及文法上的严格规定。 值得一提的概念是“言”。言者,字也。几言就是指每句有几个字。常见的是五言和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如曹操的《观沧海》就是四言。并不是每一句字数都相等的诗,称作杂言诗,代表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等。 律诗,八句。每两句称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仗就是一联中的前后两句要平仄相反,句式相同,对应的词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且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绝句(分古绝和律绝)无联,四句。以五言、七言居多。 律诗常见的是五言和七言,称五律和七律。律诗的基本特点是(1)定字、定句,(2)平仄、押韵,(3)对仗(或称对偶)。 定字:每句字数一定,五字或七字。 定句:每诗句数一定,八句。 (平仄与押韵,后述。这里只简要提一下押韵的基本要求: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需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不过,五律第一句一般不押韵,而七律一般会选择押韵。) 对仗:也叫对偶。律诗讲对仗,对仗是律诗的一个重要而特别的要求。绝句则不然。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平仄看: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正好相反;从句式看,主谓结构;从对应词的词性来看,都是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动词;从词义上看,无边与不尽意思相同,落木与长江词义相近,萧萧与滚滚相近,下与来相反。) 通常,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颔联和颈链必须对仗。不过,也有一些变化。比如首联和颈联对仗,而颔联和尾联不对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四联都对仗的,如杜甫的《登高》被誉为“七言律诗之冠”。 (有关对仗,还可详议。) 绝句有古绝和律绝:四句古体诗为古绝,四句格律诗为律绝。古绝有如五古、七古;律绝有如五绝、七绝。绝句不讲求对仗,可对可不对。不讲求对仗是绝句与律诗的根本区别。 古绝依然遵循着古体诗的无拘束三大特点(四句,不定言、不平仄、不押韵),律绝也是基本继承了律诗的特点:定言、定句、平仄,二、四句韵脚(最后一字)押韵。(与律诗相对应,同样是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般五绝首句不韵,七绝首句押韵。) 排律(对多于八句的律诗而言),最少有十句,多则可达上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按律诗的要求,必须成联,需要对仗。因为排律限制较多、形式呆板,好的排律诗不多见。超过八句的诗不一定都是古体诗(有对仗的是排律),但要写超过八句的长诗,最好还是采用古体诗结构而非排律。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05:27) |
【对仗】 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06:23) |
【工对】 工对,指工整的对仗。也称严对,律诗术语。即诗的两句在词性、词类、句型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甚至同一词类中,还可能分若干小类,更分别相对严整。 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对仗须用同类词性,例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还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 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相当工整。诗中“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07:11) |
【宽对】 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 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07:55) |
【邻对】 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称为"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08:42) |
【自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例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09:48) |
【借对】 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对有两种借法。 (1)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2)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示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10:43) |
【错综对】 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 例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13:40) |
【合掌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8-10 21:25:24) |
【(学习)有关“流水对”】 流水对是近体诗对仗的一种。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是具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例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流水对”具有对称之美,并能加强诗歌珠滚泉流的音律之美。) 吃一堑,长一智; 听其言,观其行; 求大同,存小异; 雷声大,雨点小; 挂羊头,卖狗肉; 前怕狼,后怕虎; 既来之,则安之; 言必信,行必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袁枚)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上襄阳向洛阳。(杜甫) 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刘长卿)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09-10 15:13:46) |
前人的教诲不能忘,然行文个中全忘光!来日慢慢检测、剖析吧! |